师范学校生活回眸之:
劳动,我们的必修课
高辉
1978年秋季,我们有幸成为了恢复中考制度以后的第一届初中应届毕业生考取的师范生,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开县师范学校。和来自全县各镇各公社46名学生一道编入了开县师范学校普师81级一班之列,开始了三年的专业科目学习的锻造与打磨。 我们录取通知书“注意事项”上有一行十分醒目的文字:“须带上有绳索的蔑篓两个,扁担一根”。显然这是劳动工具,而且系刚性规定,人人必带。 那时我们的劳动课没有纸质教材,我们的劳动教材就是校内的操场、小道、阴沟、檐沟、花台、校园地、校园养猪场、厨房和各处功能室等等实践基地。每一学期每个班级有整整一周(六天)劳动课。学校总务处统筹安排劳动地点、统筹布置劳动任务,班级在班主任亲自参与带领下,按部就班作业有序保质保量安全稳妥开展劳动。劳动时,每个班必须选派力气大、手脚麻利的6—8名学生到学校厨房帮厨,其余学生参加班集体劳动。非特殊原因,任何人不得请假,劳动纪律十分严格,大家都觉得走出班外的劳作是一件十分新鲜也很有情趣的事,所以没有无故“旷劳”的现象。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平整过操场,清理过檐沟的淤泥,疏浚过阴沟的通道,填土于花台,耕种过校园地(栽红苕),打扫过校园养猪场,协助厨房蒸馒头、洗洋芋、摆放餐桌、冲洗厨房地面、晚间照料厨房保管室等等。最难忘的是1980年5月,学校要硬化校内的主要通道(步行、车行通道),分配给每个在校学生一吨连砂石的任务,并且要在暑假前完成。以班级为单位考核考量,按学校划定的堆沙点囤积。全校班级踊跃参与,全体师生积极行动,因为这是建设我们自己的母校,建设母校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完成任务。 说干就干。我们班的同学十分团结,打组合,一起干。与校外关系好的,就去借板板车,会游泳的就下水打捞砂石,力气大的就在水边接、倒砂石;力气更大的就拉运板板车,女同学就在旁边做点后勤工作,拿拿撮箕,递递铁锹,推推板车,助助支撑。人心齐,力量大,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我们81级一班率先完成了采集连砂石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80级的几个班级,在学校的统筹规划下,于1980年秋季在学校大操场的正对面栽下了100多棵参天大树(梧桐树),成活率100%。给学校校园添上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劳动是光荣的基石,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我们那时的劳动课别开生面,很有劳动滋味,很有劳动魅力,很有劳动成果,很有劳动情趣。我们以劳动场点为教材,以完成劳动任务为理想,以积极的态度为劳动情趣。我们在劳动中懂得了劳动的艰辛,悟出了劳动创造价值创造幸福创造人生的真谛,历练了劳动者的情志,点燃了劳动者智慧的火花,纯洁了劳动者的心灵,构建了劳动者相互间真挚的情感桥梁,增进了劳动者相互间的友谊,促进了劳动者劳动素养的拓展。今天想来,仍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与骄傲的人生阅历!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